山大1+4模式实现勤工助学培训网络化
近日,为进一步拓展资助育人功能,提高勤工助学学生培训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山东大学从多校区办学实际出发,依托勤工助学网络培训平台,创新培养模式,将培训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开辟勤工助学岗前培训新途径。
一个目标。通过对跨地市多校区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岗前培训,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勤工助学工作规范,还可以掌握office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个着力点。山东大学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发“勤工助学培训考评系统”,开辟电脑和手机两个客户端,着力在四个方面实现培训目标:一是着力于自主开发培训课程。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师自主开发基础知识培训和办公软件培训两门课程,将课程在系统中以虚拟仿真的教学模式进行体现,利用大量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授勤工助学管理规定、礼仪教育、心理调试、安全教育及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操作技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其中,达到勤工助学现实培训的良好教学效果。二是着力于严格培训考核制度。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考核、无人监管的情况,通过建立课程考试题库、随机生成试卷和在系统内嵌的office办公软件完成上机考试等手段确保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着力于扩大培训的覆盖面。通过建立以网络为载体的培训平台,缓解多校区实地培训难的问题,降低培训成本,增强培训的普遍性和实效性。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享受到勤工助学培训从报名到上课、考试的全程网络化服务。尤其是手机版慕课客户端的开发,深受学生欢迎,培训参与度大大提高。四是着力于提升培训的服务质量。勤工助学学生运营团队专门建立微信公众号及答疑QQ群,及时发布培训相关信息,解答学生新系统下载安装及培训考核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保障培训顺利进行。
山东大学始终将提升资助工作质量作为目标,网络化培训是推进勤工助学工作改革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积极探索资助育人的一次全新尝试。培训结束后学校为学生发放岗前培训合格证,严格持证上岗制度,促使学生由学生身份向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在岗位锻炼中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勤工助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2016年秋季学期,培训课程浏览量达5万多次,1796人接受培训并通过了考核,2015级学生已完全实现持证上岗。学生普遍认为,岗前培训收获很大,不仅加深了对勤工助学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工作中常用的办公技能,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效能进一步增强。